2025年10月18日,广东天商律师事务所邓捷、萧朝坚、黄晓颖、梁靖、申鹏亮一行到访香港新界元朗锦田乡事委员会进行友好交流。锦田乡事委员会主席邓贺年先生MH,副主席邓国丰先生、连同多位村长、委员及代表,包括邓达兼先生、邓有光先生、邓健中先生、邓国棋和邓洪恩先生,热情接待参观清乐邓公祠、广瑜邓公祠、周王二公书院及吉庆围,详细介绍以上香港法定古迹及历史建筑的建筑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对文化传承的意义等。
建于清康熙年间(1684年),锦田原居民为感激两广总督周有德及广东巡抚王来任二公对沿海復界的贡献,遂建书院已供奉及纪念二公。原清顺治年间朝廷颁下《迁界令》,导致沿海居民家园尽失,百姓流离失所。周王二公上书复界,令原居民得以返回原居地生活。原居民遂酬恩建醮,以超度因迁界而丧生的亡魂及保佑在生村民,该风俗仍流传至今。錦田鄉酬恩建醮是錦田鄧族每十年舉辦一次的盛大宗教儀式,今年于12月13日举行,现时正在周王二公书院外的醮场搭建巨型醮棚架,筹备工作如火如荼。


邓氏族人早于北宋年间聚居在锦田。锦田吉庆围是香港最有名的围村之一。 1898年, 清朝被强迫签下《展拓新界界址专条》。 1899年4月,英军接管新界期间与新界(原广东新安县)居民爆发了「六日战争」。英军最终围攻吉庆围,围内原居民孤军奋战,死伤惨重。英军久攻不下,遂调来大炮轰击,吉庆围最终失守,英军夺走吉庆围铁门回英国作战利品。其后邓氏族人要求交还铁门,铁门于1925年运回香港。村民于附近逢吉乡建英雄祠,以纪念抗英期间的死伤原居民。吉庆围的神厅、围门、围墙、炮楼,被列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




岭南新安县故地,有邓、文、侯、陶、黄等诸姓族人,世代聚族而居,繁衍生息。清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十三(公元1898年7月1日),英人恃强,向清廷强索九龙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以南之新安故地,连周边二百余岛,强行“租借”九十九年,后世称此片土地为“新界”。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香港全域,包括新界,恢復行使主权。
岁月翻篇,铁门依在
维多利亚时代早已成为历史,锦田邓氏族人依然传承著中华传统文化。他们仍以祖堂的形式拥有土地,聚族而居,拜祖先,敬天后。每逢清明、重阳、中秋节庆,移居外国的原居民,也会回港扫墓、祭祖、团圆。
香港新界原居民敬天道而崇祖德,笃守中华文脉以承世泽,为东方之珠沉澱著更深的底蕴。
(特别鸣谢新界锦田乡事委员会主席邓贺年先生MH的热情接待,资深新界法律事务行政人员骆兆创先生友好安排及萧朝坚大律师、吴濬彦大律师的大力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