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对于低空经济的定义,学术界目前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现普遍的提法是指,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通常指真高1000米以下,部分延伸至3000米)为依托,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涵盖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应用场景的综合性经济形态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二)政策定位与支持
低空经济其本质是通过“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要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明确指出要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2024年7月8日中国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发布《体育总局航管中心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而后广东、安徽、四川等多个省市出台政策加快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 无人机整机:eVTOL主机厂:亿航智能(全球首个三证齐全的eVTOL制造商)、沃飞长空等企业已进入量产阶段,产品在适航认证和成本控制上具备国际竞争力。大疆占据全球70%市场份额,极飞农业无人机年销量突破15万台
• 高能量密度电池:eVTOL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严苛,宁德时代等企业研发的凝聚态电池(目标400Wh/kg)成为技术突破重点。
(二)运营服务端:基础设施与网络化生态构建
• 城市空中交通(UAM):eVTOL商业化运营率先在景区观光和短途运输场景落地,如深圳至珠海跨城航线试点,预计2035年中国载人eVTOL年需求达4.2万台
• 物流配送网络:顺丰、京东等企业通过“无人机+低空货运”模式降低偏远地区配送成本,末端配送效率提升70%。
• 综合保障服务:中信海直等企业推出常态化低空运输服务,结合租赁、维修等配套,形成完整运营生态。
(三)应用场景层
|
|
|
|
|
|
|
极飞P100无人机日均作业量超3000亩 | |
物流配送 | 安徽丰巢无人机配送网络覆盖3000社区 | |
应急救援 | 重庆山火期间无人机助力高效救援(火情检测、物资投放230吨、数据传输) | |
低空旅游 | 2023年12月,亿航智能在合肥骆岗公园举办了全球载人商业首演,引发关注。2024年6月,小鹏汇天与江门协昌行文旅签订协议,未来采购100架分体式飞行汽车,准备在江门打造“文旅低空营地” |
二、低空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测
1. 空域管理改革
•2020年10月21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布首批13个城市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实验基地;2022年8月25日,4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3个民用无人驾驶试验基地授牌,并新增了试飞验证类型。
2. 产业扶持双轮驱动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其作为立体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工信部”十四五”规划明确将低空经济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 央行设立5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低空基础设施建设
3. 技术突破临界点
• 亿航智能EH216-S获全球首张载人eVTOL适航证
• 物联网技术实现无人机集群编队控制精度达厘米级
(二)新兴商业模式探索
1. 共享低空经济
• 深圳”天路云网”平台整合2000+无人机运营商,实现”一键呼叫”即时服务
• 杭州试点无人机快递会员制,年费99元享10公斤免费配送额度
2. 保险创新实践
• 2024年7月,人保财险广东分公司发布了全国首个“低空飞行器专属保险”
• 平安产险深圳分公司推出并签约首单低空领域政府救助保险,聚焦政府关注的三者风险,保障辖区内空中飞行器及运行物体三者责任风险。
• 中国太保产险牵头人保财险、平安产险,成功组建 “低空经济通用航空意外险”共保体
• 广东试点”保险+期货”模式,为农业无人机作业提供价格风险保障。
3. 跨行业融合与资本联动
“无人机+”生态:农业植保无人机覆盖全国超5亿亩农田,电力巡检无人机替代高危人工操作,市场规模年均增长30%1。
产业基金与融资热潮:2024年国内eVTOL领域融资超14起,时的科技、小鹏汇天等企业获数亿美元投资,推动适航取证与量产进程2。
三、法律规制体系的完善路径
当前低空经济法律体系呈现“重政策、轻法律”特点,存在以下问题:
(1)法规层级低:缺乏国家层面的《低空空域管理法》,地方立法(如深圳、珠海条例)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2)监管职责交叉:军航、民航、地方政府多头管理,易现“监管空白”;
(3)安全与隐私风险:“黑飞”事件频发,数据采集可能侵犯个人隐私。
(4)产品责任认定困境:无人机事故责任认定耗时久,案件类型中70%涉及多方责任划分争议。
(二)法律完善的关键方向
(1)制定专项立法: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建议出台《低空空域管理法》,明确空域分类、飞行审批流程及违规处罚细则,构建“发展与安全并重”的监管框架3;
(2)数据与隐私保护:无人机采集的地理信息数据合规性存疑,需通过立法规范无人机数据采集范围,明确数据所有权与使用边界。推行区块链技术实现飞行数据全程可追溯。
结语
1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4/0503/c1004-40228398.html
2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412313283530558.html
律师简介

权益合伙人、副主任

劳动法律事务部副部长

编辑:陈梦灵
核稿:陈霭盈
审定:邓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