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亚男:念念笃行,律途终有回响

 

一起接受康亚男大律师给青年学子的祝福吧!

观看可接受好运~

导读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当她树立了成为一名香港大律师的职业目标,机遇和挑战一并涌来。她一路克难,一路生花,从法学门徒到客座讲师,从大律师学徒,到执业大律师,再到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每段风景都有不同的精彩。

本期我们邀请到康亚男大律师来和大家交流分享。康亚男大律师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取得法学学士一级荣誉学位,其后于牛津大学修读法学硕士。她于2012年取得香港执业大律师资格,并于2021年通过首批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资格考试。康大律师的主要执业领域为公司、商业、劳资纠纷,且专注于涉及内地元素的跨境诉讼及仲裁。

作为执业大律师之余,康大律师曾在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以及北京大学法学院担任客席讲师,教授香港公司法及国际仲裁;并于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期间担任香港劳资审裁处暂委审裁官。在公共事务方面,康大律师担任香港法律专业协进会副会长以及香港大律师公会内地事务委员会委员,致力于推进香港与内地法律专业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下面让我们一起追寻康亚男大律师的求学和执业的修炼之路吧。

1、赴港求学:争议解决热爱初寻

来自江南水乡的康亚男大律师,高考前很难想到自己会远赴香港研读法律,最终成为一名香港执业大律师。仿佛冥冥注定,康律高考那年正是香港城市大学第一次通过高考成绩录取内地高中生。一纸志愿飞跃海峡,康律被香港城市大学顺利录取。面对无数的未知和不确定性,她踏入了香港城市大学的校门,开始为期四年的法学本科LLB学习。

彼时的她志在学术,规划着毕业后继续深造读PhD,最终成为一名大学老师。但是一门国际投资法课和一次FDI Moot经历,让康亚男大律师认识到自己对争议解决的热爱,命运的齿轮开始悄然转动。在大四选修的国际投资法课上,她乐在其中,游刃有余,拿到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恰逢城大FDI Moot模拟法庭招募新成员,而且教练正好是国际投资法课的授课老师。凭借实力与机遇,她成功入选城大FDI Moot模法队。
初入FDI Moot team时,康律的英语口语表达与本地的香港同学相比,并不是最优秀的,但是经过一系列高压和高强度的训练后,她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反应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因此每场比赛都被遴选为了上场队员,代表香港城市大学与其他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院校代表队同台竞技。康律坦言自己其实是一个内向安静,甚至上课发言都会紧张的人,但是通过模拟训练和正式比赛,她逐渐地挖掘了自己的潜力,发现自己完全可以在法庭上完成充满对抗性的advocacy。于是,康亚男大律师坚定地将barrister(香港大律师)作为职业目标,奋斗至今。

(香港城市大学毕业典礼,左二为康律)

康律tips:香港律师制度概览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律师分为大律师barrister和事务律师solicitor,二者分工如下:

  • 大律师barrister更加偏向于争议解决方向,可以做仲裁员、调解员和代理人;做代理人时,出庭发言权不会受到限制;大律师一般不会参与到商业交易本身,但涉及交易中具体的法律问题,大律师可以提供法律意见。
  • 事务律师solicitor更偏向于非诉方向,包括房产的交易、立遗嘱、上市、投资并购等等;事务律师也可以出庭,但是上庭的发言权会受到一定限制。事务律师当中有极少一部分可以考取讼辩律师(solicitor advocate)的资格,则其出庭发言权与大律师一样不受限制。
2、执业之路:独立伊始,坚守持之

在跟随不同的大律师,完成9个月民事争议解决实习和3个月刑事辩护实习后,康亚男大律师正式成为一名香港执业大律师。在内地做争议解决律师,独立是一个可选项;在香港做大律师,独立则是一个必选项。香港大律师始终都是自己独立执业,自负盈亏。一个刚刚开始执业的barrister加入大律师事务所后,还需要分摊租金及员工的开支,巨大的压力随之袭来。
执业伊始,独立之时。案源问题是香港大律师的开局难题。面对生存的压力,康亚男大律师给自己定下了五年的试验期——只要能做到收支平衡,得到锻炼,哪怕初期收入不是特别高,都不应放弃“成为大律师“的心中所念。康律慷慨地分享了自己的宝贵经验。首先,同事、朋友和同学都可以发展案源。其次,积极参加大律师公会的活动拓宽社交面。此外,康律发现自己更适合也更擅长通过讲学的方式去拓展案源。比如在执业初期,康律曾为某法律培训公司针对公司法务和行政人员的合同法及竞争法培训编写资料以及担任授课老师。虽然这需要大量准备时间且并不能带来即时的收益,但是通过培训既精进了自己的相关业务能力,最终也可能将学员转化为业务客户。
成为香港大律师,向来不是一条平坦轻松的职业道路,机遇永远伴随着挑战。康亚男大律师坦言曾经也会因为法律问题上的疑难杂症而辗转反侧。但康律始终坚信,压力毕竟客观存在,静心思考,方知压力有缓解之策,自己完全没有必要无缘由地时刻处于焦躁之中。

康律回忆到职业初期曾经接手过一位同事临时转介的案件,从下午6点,到第二天早上10点,从翻开第一页案件材料到提交陈词仅有十几个小时,此间康律还需要准备第二天另一个案件庭审。压力之大,任务之重,可谓是极限冲刺。在拿到一大沓案件材料后,康律便开始极其专注地研究案情事实、法律基础和撰写陈词。窗外的风景从中环霓虹到日出朝阳,一整夜的伏案终于换来了陈词的顺利提交。

此案后续的庭审,康律回忆到对手是一位资深大律师和一位大律师,甚至这位初级大律师的执业年限都长于彼时的康律。在当时的情景下,康亚男大律师告诉自己只需专注案情,排除杂念,在调整状态后,康律在法庭上顺利地完成了口头陈词,案件最后也取得了胜诉的好结果。

中环办公室窗外的落日余晖

康亚男大律师也分享了自己职业初期在裁判法院担任检控官和辩护律师的经历。康律坦言自己在香港中环办公,周围都是光鲜亮丽的精英人士和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很容易产生一种惯性或错觉,认为世界就是这样运行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电影《毒舌律师》(香港地区译名为《毒舌大状》)中有一个桥段,一个犯罪嫌疑人因为盗窃了两盒几十元的便当在法庭上被检控。其实这并不是电影的夸张,而是社会底层的真实写照。社会底层多发的盗窃、吸毒案件一般都会在香港的裁判法院审理,当值律师服务会提前联系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辩护。在裁判法院辩护的经历,让康律意识到通过大律师的职业身份可以实际帮助到社会上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在有限的时间里给予他们平等的法律服务,这样的成就感是很难在中环的写字楼里感受到的。

康律办公室的一隅

康律tips:如何化解压力

1. 识别并区分压力的底层原因——是难度过高,还是时间紧张。针对不同的原理,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 如果压力源于难度过高,那么就去找经验丰富的人沟通交流,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 如果压力源于时间紧张,那么就要合理安排时间,或者和对方沟通,设置事务的轻重缓急。

     

2. 专注案情本身,尽量排除场外因素对自己的干扰。

3、求学牛津:Practical Academic 的理想起点

康亚男大律师一直渴望融合多元的学习经验,不仅追求本地法学领域的知识,更向往拓展自己的学识边界。在康大律师最初就读城大时,曾有两位同学成功申请并进入牛津大学攻读BCL专业。经过学校的宣传和自己深入了解后,求学的种子深深埋在了康大律师的心里。大三暑假期间,康大律师报名参加城大在牛津大学举办的夏季课程,按照牛津的教学模式学习了欧盟竞争法的相关课程。这次沉浸式的夏校经历让康大律师彻底爱上了牛津大学悠久的人文气息和浓郁的学术环境,进一步坚定了前往牛津深造的决心。

作为世界顶级的法学院,牛津大学法学院的申请者基本是来自各大名校的精英人才,因此申请难度极高。康亚男大律师分别在读完PCLL之后及在学徒期进行过申请,尽管第一次斩获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offer,但是牛津并没有向她投来橄榄枝。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康亚男大律师总结之前的失败教训,深挖自身的独特优势,开始第二次申请,经过艰辛考验和激烈竞争后,终于圆梦牛津。在大律师学徒实习期间,康大律师收到了期盼良久的牛津offer,并在拿到执业资格证书后奔赴梦校求学。

康律在牛津大学求学

与极高的申请难度相对应的,正是入学后高难高压的学习生活。与香港法学院的授课模式不同,牛津的授课模式更像seminar的研讨会,教授往往会假设学生读完并消化了阅读清单上的所有材料,因此一上课就开始讨论。而且与香港开卷的法律考试不同,英国的法律考试向来闭卷,因此考生的期末有着巨大的记忆复习压力。
奋楫笃行,至于臻善。在每日锤炼中,康亚男大律师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和方法。比如复习时为了巩固记忆,康大律师在镜子上贴了很多案件信息,反复加深印象。一年的牛津求学生活顺利结束,康大律师不仅圆满完成学业,还也收获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尽管大家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但是都在执业路上成就着法律事业。

康律在牛津大学与朋友们的合影

 康律tips:研读法学的高分秘籍

1. 有针对性地预习和选择性地去读reading list和案例,并建立起框架;

2. 上课时积极回答老师问题并与老师互动,填充框架内容;

3. 课后有时间读具体的案例,完善框架。考前系统地复习笔记。

4、客座讲师:重返校园,立于三尺讲台

在第二次申请牛津大学的个人陈述中,康亚男大律师动情地写道,自己希望成为practical academic——一名实践性学者,既做律师,也从事学术研究、写书和教学。优秀的实力和新颖的想法深深地打动了招生官。而这,也正是康大律师坚持至今、一以贯之的前进方向。
重返校园做讲师,正是康亚男大律师对practical academic愿景的实践。在康大律师读本科时,曾有执业律师作为客座讲师,给同学们带来合同法、公司法等课程tutorial。律师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能够深入浅出地讲授理论知识在实务中如何得到生动运用,极大地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康亚男大律师执业后也选择了以客座讲师的身份重返校园,在母校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公司法,在北京大学教授国际仲裁法。康大律师坦言,重返校园一方面是达成了自己最初想要成为一名大学老师的心愿,另一方面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通过备课讲课以及和同学们的互动,自己也能更加熟悉相关的法律领域,有助于自身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

康律作为客座讲师在北京大学授课

5、共建桥梁:粤港澳大湾区律师的新身份

在大律师工作之余,康亚男大律师也担任了香港法律专业协进会副会长以及香港大律师公会内地事务委员会委员。随着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的法律交流越来越紧密,康律作为有内地的背景的香港大律师,也积极地发挥着纽带和桥梁作用。

工作之余,康律也会积极参加大律师公会组织的与内地交流的活动,以及接待到访香港大律师公会的内地法律工作者。康律回忆到很多内地的律师同仁对于香港区分大律师和事务律师的律师制度不是很了解,通过这些交流活动不仅增进了两地律师之间的了解,而且为今后的两地律师的业务合作创造了很多的可能性。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的法律交流越来越紧密,国家推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律师的新政策新制度。“粤港澳大湾区律师”的身份为港澳律师与内地进行沟通创造了更多机会,成为香港和澳门律师的发展新机遇。康亚男大律师作为拥有内地背景的香港大律师,专注于解决跨境元素的争议案件,也决定抓住此次机会。

彼时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律师考试正值疫情,考试时间一再延迟。考试时间最终确定时,距离正式考试时间仅剩一个月。当时康大律师正在劳资审裁处担任暂委审裁官,每天白天开庭,晚上准备第二天的案件。尽管工作繁重,康大律师还是精心制定了复习计划,步步推进,稳扎稳打,最后成功地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律师考试。在此前的两地律师交流的活动中,康律了解了天商律师事务所并且欣然地接受了律所的邀请,以粤港澳大湾区律师的身份加入了广东天商律师事务所。

粤港澳大湾区律师的新身份也为康亚男大律师的职业生涯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跨境纠纷解决,康律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律师的身份可以接触到更多内地元素的案件,同时加入内地律师事务所,与内地律师同仁的业务交流合作,也开拓了康律职业生涯的新发展和新领域。

康律以粤港澳大湾区律师身份加入广东天商律师事务所

结语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是康亚男大律师给过去自己的寄语。于康律而言,做一名大律师barrister,是学生时代Moot的理想,是接受高强挑战的勇气,是重返三尺讲台的底气,也是获取职业新身份的开拓。心中有念,便笃行向前。律途纵有坎坷,但必生精彩。